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椰子影評】巴黎我愛你Paris, je t'aime


之前查心的方向和尋找新方向導演Alexander Payne時,意外發現他在巴黎我愛你裡頭也有湊一腳拍一小段,再看一下裡頭的導演陣容,我的媽呀!竟然有我超愛的美國柯恩兄弟,他們的冰血暴我還寫過部落格來影評呢!還有錯得多美麗的導演....超多超有名的導演,讓我對這部集合世界各大導演的電影很期待。 這一部電影依照巴黎的各區來拍成各個故事,分成:杜樂麗花園Tuileries、勝利廣場Place des Victoires 、蒙馬特Montmartre、塞納河沿岸Quais de Seine、馬黑區Le Marais、第16區Loin du 16e、13區Porte de Choisy、巴士底區Bastille、艾非爾鐵塔Tour Eiffe、馬叟公園Parc Monceau、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節日廣場Place des fetes、紅磨房附近Pigalle、瑪德蓮區Quartier de la Madeleine、拉雪茲神父公墓Pere-Lachaise、聖丹尼斯Faubourg Saint-Denis、拉丁區Quartier Latin、14區14e arrondissement。要我每個故事都講真是要了我的命,我就講幾個我印象深刻或最喜歡的故事吧。 我最最喜歡感動最深的就是艾菲爾鐵塔那兩個小丑,可能是溫情或愛情最能打動我的心吧,我好喜歡看這兩個被用異樣眼神的小丑在巴黎這個大城市中找到彼此,並且擁有一個他們心愛的小孩,僅管小孩被欺負,但他們還是告訴他們的孩子要微笑來面對這一切,看到後面真的感動到不行,雖然故事很短,但很逗趣意義很深遠,我最喜歡。另外還有塞納河沿岸Quais de Seine印象也很深刻,可能是比較前面的故事這個關係吧,我對裡頭那個中東女子說的話,以及導演故意吊觀眾胃口,讓男主角就這樣目送那位中東女子和她爺爺走了...還故意安排女子回頭盼阿盼的...最後讓觀眾皆大歡喜地安排了一個大和解的結局,這個故事印象也很深刻,雖然在這十八部裡算是比較通俗的拍法,但通俗中又帶有很深刻的法國多種族特性。另外諏訪敦彥的勝利廣場,我只能說裡頭有些台詞太過刻意強調,不知道是日本導演比較笨怕觀眾猜不到或者講得太明,我覺得台詞是個敗筆,但是裡頭鏡頭的變幻十分有趣,實驗性質很大,考驗著觀眾是否能和導演的分鏡取得共識,整個故事的意涵也很不錯,母親對子女的不捨。最妙的應該是馬黑區Le Marais這兩個男子的故事吧,似有若無但又超乎觀眾的預期,到底後來那位美國男子衝出去後有找到那位浪漫的法國男子嗎?這個答案讓觀眾著迷了好久。另外節日廣場那一段我覺得很感人,不知道是我對黑人的同情還是有過類似的體驗,越後面那位黑人女子手裡拿著答應黑人男子的咖啡真的很讓人感到無奈。柯恩兄弟那一段算是有點讓我失望了,雖然他們一樣有個柯恩兄弟電影的流暢性和高潮這些特性,但是我真的不喜歡整人的感覺= =,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那個美國遊客手裡的那本旅遊手冊吧XD而杜可風那一部中國城的,讓我感覺好像只是在玩弄影像美學而已,不過那裡頭穿差王菲的歌還真讓人感到驚豔!另外英國情侶在王爾德的墓那一段我也很喜歡,尤其是王爾德童話般地出現讓這段情侶又複合是這個故事的高潮,裡頭男女的對話也十分巧妙。另外拉丁區這個故事我也很愛,尤其是裡頭男女美國老派演員的精湛演出,讓老年對愛情渴望和詮釋做了一個完美的表現,尤其是兩人在談論彼此各自的新戀情以及對舊愛的矛盾時,更是這段故事的精華,超棒!最後那段我最愛的導演之一亞歷山大潘恩拍的14區,是我第二喜歡的故事吧!十分強烈的導演風格,在這部講美式法語的片子中更顯現得出來,超明顯!再加上愛用旁白講故事的手法以及片子中會有停頓讓觀眾思考和體會的安排,還有場景不斷地變換,亞歷山大潘恩根本是把巴黎當成美國在拍嘛!那種心的方向和尋找新方向的感覺又回來了,這次這個美國胖胖女丹佛郵差的巴黎行真的會讓人觸動心裡那份感動。

沒有留言: